您现在的位置: 救必应 > 救必应性味归经 > 正文 > 正文

年初级审计师审计专业相关知识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8/29 19:56:59
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769995.html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1.年,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提出“宏观经济学”的概念。

2.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明确提出要建立一门宏观经济学,后来西方的宏观经济学就是在凯恩斯《通论》的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

3.年,美国的萨缪尔森将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学派相结合,出版《经济学》,形成新古典综合学派。

4.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西方出现严重的“滞胀”——经济增长停滞(产出不变)、存在大量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存(通货膨胀与失业率同时上升),以反对国家干预为核心思想的新自由主义学派占据主流经济学地位。

西方国家出现的“滞胀”,指的是几种经济现象并存,它们是:

A.经济增长停滞

B.外汇收支停滞

C.产业结构失衡

D.通货膨胀

E.存在大量失业

ADE。解析:滞胀表现为经济增长停滞、存在大量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存。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研究对象——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与总量经济关系

(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主体(家庭、企业)的经济行为

(2)总体经济行为≠个体经济行为的简单加总

由于经济个体和总体所追求的目标不同,以及总体经济中的个体经济活动是相互影响的,对微观经济是正确的东西,对宏观经济未必正确。

2.研究内容

(1)包括:宏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计量模型

(2)宏观经济学采用总量分析方法,研究总体经济行为与总量经济关系,即:

①国内生产总值、就业和价格水平如何变动。

②总供给和总需求相互作用如何决定国内生产总值和价格水平。

③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变动及其原因。

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决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两个重要因素。

下列各项中,属于宏观经济学研究内容的有:

A.就业

B.通货膨胀

C.财政政策

D.企业利润

E.国内生产总值

ABCE。解析:选项D是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关于国民收入的几个重要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1.国内(Domestic)生产总值(GDP)——地域范围

经济社会(即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中间产品的价值不能计入。

2.国民(National)生产总值(GNP)——国民范围

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NP=GDP-外国国民在本国同时期所创造的价值+本国国民在国外同时期所创造的价值=GDP+国外净要素收入

3.国民生产净值(NNP):最终产品价值中把消耗的资本设备价值扣除,得到净增价值。

NNP=GNP-折旧等资本消耗

4.国民收入(NI):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NI=NNP-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

=NNP-(间接税-补贴)

5.个人收入(PI)

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政府给居民的转移支付+政府向居民支付的利息

6.个人可支配收入(DPI):税后的个人收入,即可以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DPI=PI-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支出

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居民可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是:

A.国民收入

B.个人收入

C.国民生产净值

D.个人可支配收入

D。解析:税后的个人收入才是个人可支配收入,即可以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国民生产净值(NNP)与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差别是:

A.直接税

B.折旧等资本消耗

C.津贴与间接税

D.政府的转移支付

B。解析:国民生产净值是国民生产总值扣除资本折旧之后的余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iubiyinga.com/xwgj/96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救必应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