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救必应 > 救必应性味归经 > 正文 > 正文

唐颐玉塘城堡古韵新声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2/4/21 12:20:18

有明一朝多年,留给闽东大地的遗迹,莫过于大大小小的古城堡为要。它们犹如散落在山海之间的一颗颗珍珠,光芒夺目,玉塘古城堡便是其中一颗温润晶莹的珍珠。

庚子年冬日,步泉兄邀我走访玉塘古堡。驱车驶入福鼎高速公路收费站,左边一座山头,近在眼前,大树翠竹郁郁苍苍,其间跳跃着几丛红叶与黄叶;停车观看,茂密林木掩映着古城墙,岩石青苔,斑驳沧桑。眼前画面让人回味与寻觅古桐城的八景之一“玉塘秋色”。

闽东的古城堡,大都与抗倭相伴而生,玉塘城堡也不例外。嘉靖年间有民谚:“嘉靖嘉靖,既不嘉又不靖”,嘉靖三十四年(),福鼎多地遭受倭寇侵犯,而潋城幸有城堡为据,村民同仇敌忾,击退倭寇攻打,免遭涂炭,以夏姓为主的玉塘人深受启发,于嘉靖三十九年,在碧湖、安山、维山诸公倡导下,毅然采取“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自?办法,兴筑城堡。共筹资白银千两,用工数百人,次年竣工。此举得到时任福宁州知州赞誉,特拨予沙关牙税白银两为犒赏。

建成后的城墙犹如一条巨龙,盘山面海,环绕丈,高2丈有余,厚1丈有余,城墙上建有3条女墙3座敌楼,原建东西南北4个城门,因建北门时,失一石匠,夏家认为不吉利,将之闭塞。现女墙与敌楼均已不存,但城墙保存尚好。年,玉塘古城堡被列入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据玉塘夏氏宗谱记载,玉塘肇基始祖夏荣公才性豁达,开拓务实,明英宗天顺元年()移迁于此,意在围塘造田。不久,遇上奇事:宅中院内,夜装满缸水,晨来缸无水,纳闷,便与其母窥于门缝,忽见白黄两匹马前来饮水,其母解罗裙猛罩白马之首,马慌窜,荣公追逐百米,白马隐入地下,地面留下罗裙,荣公挖地三尺,得一银棺材,始知天意,助之围海造田。至今玉塘尚存“棺材湾”地名,足以为凭。后人戏言,白马是银棺材,黄马应是金棺材,如果其母罗裙罩住黄马,收获更丰。当然,终归是天意。

我以为,夏荣公的走向海洋,让沧海变桑田,与其子孙的筑堡抗敌,保家卫国,是玉塘夏氏家族的文化图腾,是一种开拓务实,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于斯薪火相传,代代不息,恰似古人诗云:

金山荣公迁,玉塘子孙贤。

历代承先志,无愧于青天。

顺治丙申年(),倭寇几次攻打玉塘堡,不克,便于八月十八深夜偷袭,破城堡而入,夏士可公等率青壮年英勇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多名义士捐躯家园战场。玉塘堡可谓尸横遍地,满目焦土,惨不忍睹。族人无法认葬英烈,只得将之合葬于东门外,立碑铭记“玉塘夏氏忠义冢”。该冢现已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与市级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而今徜徉在古堡城墙上,触摸长满青苔的墙体,穿行于城墙之上的株株树木与修竹之间,悠远幽静的氛围,似乎让你很快读懂先人的思想,领悟先人的情怀。比如,东门城头上长着有一株老樟树,树龄年,俗称“樟抱榕”。榕树是南方树种中的霸王树,它经常独木成林,或将其它树种囊其中,想不到,这株老樟树让霸王榕寄生在自己怀抱里,让你不得不赞叹,莫非是古堡魂魄赋予她的博大胸怀!

古堡内的明清古民居保存尚好的已不多了,唯有始建于明崇祯癸未年()的夏氏宗祠,依然保留着原有的明清建筑风格。其占地近5亩,建筑面积1平方米,新中国成立之初,一度作为村小学与初中班,80年代初恢复原貌。值得一提的是,年夏,福鼎遭遇超强台风“桑美”袭击,宗祠毁坏严重,夏氏宗亲筹措资金10万元,年5月拟动工修复之际,发生了汶川大地震,村民毅然决定缓修宗祠,将善款13余万元全部捐献给地震灾区人民。这种乐善好施作为也秉承了夏氏先人的遗风,据宗谱记载,玉塘夏氏曾献资修建资国寺、石湖桥、永安桥、北山亭等善举。

近些年,夏氏宗亲筹资万元,依据修旧如旧原则,让古香古色、有着56根木柱的宗祠重煥光彩。玉塘夏氏宗祠入选福建省文化厅主编的《八闽祠堂大全》;曾被福建省新农村文化建设促进会等协会授予“文明祠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基地”等称号。在宗祠人才榜里,我看到了几位熟悉的名字,老革命者夏国忠,海南水产学院教授夏章英,福鼎原副县长夏于民,著名摄影家夏念长,等等。

走访玉塘古堡,“玉塘文化山庄”不可不去。这是一座仅经历十余载春秋的山庄。我因为见识过不少冠名“文化”的仿古建筑,或金碧辉煌,或生硬突兀,往往有名不符实,有上当受骗之感觉,所以,当步泉兄介绍玉塘文化山庄如何之好时,并不以为然,但走了一趟,却喜欢上它了。

玉塘文化山庄位于金山之上。古朴简约的建筑,处处透露平民韵味;宁静致远的意境,与城堡山林和谐自然。高大的梧桐、枫树、栲树掩映着庭院楼榭,长长枝桠摇曳在木窗前,纷纷落叶覆盖于乌瓦上;步入叠石圆门豁然开朗,行走木柱长廊曲径通幽,静观池塘涟漪残荷默契,忽闻琴房调弦古意盎然……想起一句名言“大隐隐于市”,或可作为新解。

庄主季庆果麻布粗衣,长发披肩,清气溢于眉宇,儒雅举手投足之间。他是土生土长的玉塘本地人,曾在东海舰队服役当海军。步泉兄与他同是行伍出生,自然酒逢知己,话也投机,遂成挚友。他说季庆果年轻时就喜欢琴棋书画,是个“文青”,年退伍回乡,当过村干部,贩过茶叶,学过绘画,当过小学美术老师,学过弹奏古琴与斫琴,现成了闽浙边界颇有名气的古琴弹奏教师与斫琴师。年,当地对玉塘古堡进行保护开发,因某些原因,项目搁置不前,他痛心与焦虑,毅然决定独自承包山庄,将妻携子上山来,一呆,便是十余年。

玉塘文化山庄之所以古风悠悠,离不开季庄主的一个坚持,即所有建筑材料,皆来自古堡内的旧木头旧砖瓦。他每当惋惜地看到古厝失修倒塌或拆旧建新之时,便去收购整理。明确的理念:这些旧物件承载着古堡年以来的记忆,必须让它继续肩负文化使命,为后来者诉说鲜活的历史。

古琴是山庄的文化标志。廊壁上的几框照片引人注目,那是山庄承办的“首届闽浙边界古琴文化交流活动”的剪影。年春,宁德与温州两地古琴传承者、爱好者60余人,欢聚山庄,切磋琴技,主题曰:“一衣带水,雅韵宣和”。

福鼎白茶亦是山庄的文化底蕴。10多年来,季庄主与妻打理着老岳父留的几亩茶园,自制出的白茶质量上乘,颇有名气。所以,莅临山庄品茗听琴,自然是来访者所爱。季庄主请我们入坐茶室,煮沸了一壶老白茶,随着水雾上升弥漫,先是闻到一股茶香,而后茶香愈来愈浓,萦绕四壁,携带出了百年木质的香味,于是,整个茶室便充盈着特别醇厚的茶香。我一杯接着一杯喝着,窗外寒气阵阵,室内暖意融融,感觉轻汗已发,酣畅淋漓,笑曰:莫非到达卢仝《七碗茶歌》的第四碗境界“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季庄主的琴室即书室,旧方砖铺设的琴台,板壁上挂着几张古琴,皆是季先生亲手所斫;古香古色的书桌、书架,摆放着琴谱与书籍,还有棋盘。有道是琴棋书画于一室,主人风雅之人也。

听季庄主抚琴《高山》与《流水》,“美哉洋洋乎,意在高山;美哉汤汤乎,志在流水。”

一个古堡,一段城墙,一幢宗祠,一座文化山庄,一杯白茶,一曲琴音,都在守护着渐行渐远,却不敢也不能消失的传统文化。

题图:罗健

阅读推荐:林承雄

印象西坪郑美珊

年味唐颐

中国白茶第一村顧北齋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iubiyinga.com/xwgj/142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救必应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