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救必应 > 救必应性味归经 > 正文 > 正文

乳腺癌的中医治疗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11/8 18:48:46

乳腺癌的中医治疗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是第7大发病的癌症。近二十几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增长了37.6%,平均每年增长2.3%,其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乳腺癌虽为体表肿瘤,但可以广泛转移至肺、肝、脑、骨等身体重要组织器官,并引起相应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危及生命。

传统中医治疗

01肝郁气滞

主症:七情所伤,所愿不遂,肝郁气滞致两肋胀满,易怒易燥,乳房如石。舌苔薄黄或薄白,舌质红有瘀点,脉弦有力。

治则:疏肝理气。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郁金、当归、杭白芍、川楝子、香附、女贞子、山慈姑、王不留行、八月札。

02冲任失调

主症:乳中结块,皮核相亲,坚硬如石,推之不移,伴有腰膝酸软,女子月经不调,男子遗精阳痿,五心烦热。舌淡无苔,少有龟裂,脉沉无力。

治则:调理冲任,滋补肝肾。

方药:举元煎加减。人参、黄芪、炙甘草、升麻,艾叶、阿胶、夏枯草、山慈姑。

03热毒蕴结

主症:身微热,乳房结块增大快,已溃破,状如山岩,形似莲蓬,乳头内陷。舌红绛,苔黄薄,脉濡数。

治则:清热化瘀。

方药:化痰丸合五味消毒饮加减。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连翘、土茯苓、猫爪草、鸡血藤、赤芍、桃仁、瓜蒌、海藻。

04气血亏虚

主症:头晕耳鸣,形体消瘦,五心烦热,面色苍白,夜寐不安,乳房结块溃烂,色紫暗,时流污水,臭气难闻。舌绛无苔,或苔黄白,脉滑数。

治则:补益气血。

方药:滋补肝肾丸加减。山萸肉、女贞子、山慈姑、茯苓、土茯苓、熟地黄、山药、丹皮、泽泻、旱莲草、蚤休、鹿角片。

求是派治疗

乳腺癌的治疗,我们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对待。要做到“中医为主、西医补充”。要做到这一点,我们中医肿瘤工作者就必须掌握西医的有关知识,用西医的治疗手段弥补中医的不足,不可坐井观天、夜郎自大、盲目治疗。手术是必须的,至于放化疗需要因人而异,不可程式化。尽管靶向治疗有诸多无效病例,我们也应该支持,以免病人及其家属留下遗憾。至于当下兴起的免疫治疗,在病人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应该尝试。下面从“三辨”角度,对乳腺癌做一分析。

1

三辨论治

1、辨病:

乳腺癌是一种内分泌肿瘤,与雌激素关系密切。辨病是治疗各种肿瘤的前提。对于乳腺癌,首先要明确病理类型和免疫组化,这一点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如果不知道或不懂病理类型和免疫组化,那你在治疗上就是盲人骑瞎马,病人在你的笔下就会误入歧途。除此之外,要弄清楚病人发病的时间、治疗经过、当前症状。

2、辨体:

乳腺癌的病人,其病机大部分是肝郁气滞和冲任失调。其体质一般以气郁、痰湿、气虚体质者多见。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阴虚、湿热或血瘀体质。这需要对患者望闻问切进行综合分析。

3、辨证:

通过脏腑辨证,厘清乳腺的归经。清代康熙年间医学家祁坤在《外科大成》中提到:“乳头属足厥阴肝经。乳房属足阳明胃经。外属足少阳胆经。”由此可以看出乳腺与肝脾密切相关。故《妇人大全良方》曰:“肝脾郁怒,气血亏损,名曰乳癌。”肝与肾同源,故肝肾阴阳失衡、冲任失调,尤与肾阴虚、相火旺盛至关。女子性事恣欲或寡居欲火内伏,皆可致相火过旺,刺激乳房而致癌。此外,乳癌与阳明胃经痰火内伏亦很有关,因乳房属阳明胃之故。因此,高粱厚味致痰热内蕴于阳明,结核于乳络,也是导致乳腺癌的因素之一。西医也认为乳腺癌与进食高脂饮食有关。西方国家白种人乳腺癌发病率达10%之多,这主要是与其高脂肪饮食导致肥胖有关。据有关资料报道肥胖可导致雌激素分泌。这也印证了痰湿体质可导致乳腺癌。

2

靶向中药的研究

我通过研究家传验方和大量的中医肿瘤前辈的著作和长期的临床实践,探索出山慈菇、露蜂房、守宫、香附、神曲五位中药的配伍是治疗乳腺癌的靶向药物。现姑且称之为“慈宫冲剂”。

1、山慈菇:甘、微辛,凉。归肝、脾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山慈菇,玉枢丹中为君,可治怪病。大约怪病多起于痰,山慈菇正消痰之药,治痰而怪病自除也。或疑山慈菇非消痰之药,乃散毒之药也。不知毒之未成者为痰,而痰之已结者为毒,是痰与毒,正未可二视也。王璆《百一选方》中说,“乃有太乙紫金丹,亦名玉枢丹,即今通行之紫金锭也,气味俱淡,以质为用,所以古来未入煎剂,近人有用入煎方,以为消积攻坚之法,如瘰疬痞积之类皆喜用之,而不能取效者,则以此物止能直下,而不能旁行,其力虽峻,而无宣络通经之性,何能行于肢体脉络。”在炮制上,山慈菇必须生用。南宋医学家王璆(qiu)《百一选方》有说明。为了消除药物的污染,可用淡盐水冲洗,然后晒干。根据体重一日6至15克为宜。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药工作者对每味中药进行了药理研究,根据现代药理分析,山慈菇含秋水仙碱,是特异性的细胞有丝分裂中期(M期)阻滞剂。这种单药研究固然必要,但是做为山慈菇的复方制剂、尤其是与守宫配伍,应该进一步做药理分析。

2、守宫:咸,寒。祛风,活络,散结,抗癌。而且富含维生素F,VF有一定的抗癌活性。焙干研末炒研细粉使用。在炮制上守宫必须焙黄,古人要求需在瓦上焙。一日量6至15克为宜。

3、露蜂房:性味甘,平,有毒。入肝、肺二经。

《本经》言炮制:“洗净,蒸透,剪成小块,晒干;或略炒至微黄色。”祛风,攻毒,治乳痈,疔毒,瘰疬。《本草汇言》:"驱风攻毒,散疔肿恶毒。"内服:煎汤,5克~10克。或置于铁锅中,以文火焙至焦黄取出,碾为极细粉末。每次5克,用温黄酒冲服,每4小时1次。

4、神曲:味甘、辛,温。入脾、胃经。消食和胃。主要用于治疗消化不良、脘腹胀满、不思饮食、肠鸣泄泻等症。含有有酵母菌。其成分有挥发油,甙类、脂肪油及维生素B等。含有金石类的中成药,一般加神曲为佐,如磁朱丸等,以防金石害胃之弊。今人只知神曲消食和胃,殊不知神曲具有破症瘕之功。张景岳所著的《本草正》:"神曲,味甘气平,炒黄入药,善助中焦土脏,化滞调中,逐痰积,破症瘕。"《汤液本草》:“调中下气,开胃消宿食。破症结及补虚,----能治小儿腹坚大如盘,胸中满。”《本草再新》:中说神曲能“消瘰疬疽瘤。”在炮制上要求炒黄入药。一日量10至15克。

5、香附:味辛、微苦、平。入肝、三焦经。碾碎,醋炒。理气解郁,调经,止痛。是妇科理气之要药。故前人称本品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广泛用于气郁所致的疼痛,尤其妇科病症和月经不调。在炮制上要醋炒碾碎。一日量6至12克。上述5药炮制以后,加工为极细面,一日两次早晚饭后一小时基础方汤剂冲服。该靶向方剂以消顽痰、散癌毒之山慈菇、露蜂房为君、以活络、散结、抗癌之守宫为臣、三者动静结合,以逐痰积,破症瘕。神曲既能破症瘕又能调中下气为佐,香附味辛,携诸药入厥阴、阳明、少阳三焦经。共奏理气、散结、抗癌之功。一般服用2至3个月,应查一次肝功。如果出现药物性转氨酶升高,可口服联苯双酯丸。

3

根据免疫组化灵活用药

1、如果ER、PR都是阳性,雌激素水平偏高者,中医多属冲任失调相火偏亢,表现为更年期性欲亢进、乳房胀痛,宜调冲任、抑相火。泻相火方药。知柏地黄汤熟地易生地、加女贞子、可加重丹皮、知母、黄柏剂量以平伏相火。并注意节制欲火房事。表皮生长因子HER2阳性率高,转移率高。约有25%的乳腺癌病人HER2呈过度表达,现在临床上要求使用赫赛汀靶向药。该药作用于细胞表面的HER2,拮抗生长因子对肿瘤细胞生长的调控,同时对加快过度表达HER2受体的降解。赫赛汀治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3个月。

2、三阴症乳腺癌:即PR、ER、HER-2都是阴性者,其病理机制属冲任失调,表现为肾阳虚。可用桂附地黄汤加仙茅、仙灵脾,同时配合上述靶向方剂。临床中治疗一例,PR、ER已转阳性。

3、Ki67、P53基因与肿瘤恶性程度呈正比,与肿瘤的生长、侵袭及转移能力密切相关,是乳腺癌诊断和预后判断的一项重要指标。Ki67、P53表达阳性的乳腺癌,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大,细胞增殖活跃。因此肿瘤生长速度快、侵袭性大,转移的机会高,预后差。如同HER2一样,是乳腺癌预后不良的指标。这类病人,可加大“慈宫冲剂”的用量。

4

提前预防,防止转移

乳腺癌的转移是威胁病人生命的问题,应该加以重视。根据《内经》五行生克乘侮的理论,对乳腺癌手术后,做好预防意义重大。

1、淋巴转移:淋巴属手少阳三焦经。《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灵枢?本输》说:“三焦者,中渎之腑,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腑也。”说明三焦是人体管理水液的器官,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近代中医学家陆渊雷、章太炎、祝味菊等人,受西方解剖医学的影响,根据“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认为三焦是人体胸腹腔的淋巴干和淋巴导管,可以沟通全身津液,由此进而发展到全身淋巴系统。认为三焦是淋巴系统、网油、胰腺、神经系统等。《类经.藏象类》所说:“上焦不治,则水泛高原;中焦不治,则水留中脘;下焦不治,则水乱二便。”因此肃肺以“通调水道”、健脾将津液“以灌四旁”、益肾以“升清降浊”对于预防以及治疗乳腺癌淋巴转移是一重要的治则。一般在基础方中配合四君子汤、六味地黄汤、五苓散等化裁。

2、肺转移:肺属金,乳头属肝,若金气不足,或木气偏亢,木就会反过来侮金。由于乳腺癌病人经过盲目、过度治疗后,阴阳失衡,会出现金虚木侮的状态,因此出现了肺转移。在预防上,需要抑木实金,在疏肝理气的基础上,选择补肺汤、保元汤、补阴煎要提前介入。

3、骨及颅脑转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肾主骨生髓。”髓聚而成脑。故称脑为髓海。肾在五行属水。木与水是母子关系,子能盗母气,母病又能及子。因此,乳腺癌出现骨转移,属于肝阳上亢而水不能涵木所致。应该在辨证的基础上,滋水涵木、抑木。适当添加左归、右归,及骨碎补、狗脊等方药。

病例选讲

宋某某,女,51岁,年6月来诊。自诉右乳因患浸润性乳腺导管癌,于年3医院手术,不能耐受化疗,而求助于中医治疗。

1、辨病:乳腺癌、病历报告为浸润性导管癌,且右腋下3/20淋巴转移,免疫组化示PR(++)、ER(+),HER2(-)、P53、Ki-67。因化疗一个周期,不能耐受,特求中药治疗。

2、辨体:不时叹气、舌暗红有瘀点。属气郁、血瘀体质。

3、辨证:刻下胸闷胁胀,失眠健忘,不时叹息,纳差,口苦咽干。舌暗红有瘀点,舌苔薄黄,脉弦细。属肝木乘土、血瘀气滞。

4、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5、方药:柴胡疏肝散、逍遥散、膈下逐瘀汤化裁。柴胡、枳壳、香附、青皮、郁金、当归、赤芍、川芎、白术、茯苓、菟丝子、女贞子、焦山栀、炒枣仁、甘草。口服21天,同时进行心理疏导、建议练习太极拳,21天后抑郁、失眠症状改善,加服“慈宫冲剂”半年后,嫌煎服中药麻烦,在口服来曲唑的同时,口服靶向中药,并坚持练习太极拳27余年,一直象常人一样正常生活。

弟子王军杰整理

仅供群内学习,

请勿向外传播。

▼请扫描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iubiyinga.com/xwgj/102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救必应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