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华晟集团承建的深圳首条以野生动物为保护对象的生态廊道——排牙山-七娘山节点生态廊道,迎来「豹猫大摇大摆穿行」,并登上《深圳晚报》头版!排牙山-七娘山节点生态恢复工程于今年4月开始进行生态监测,项目荣获年度上半年深圳市优质结构工程奖。
01由于城市发展和人类活动,野生动物栖息地呈现破碎化趋势。例如坪西公路处于排牙山及七娘山之间,横切了深圳东部最重要的两个生态节点,导致东部绿廊无法贯通,严重影响了野生动物的正常活动,甚至出现多种动物的“路杀”现象。年4月,一条跨度60米、宽50米的上跨式通道在坪西路上飞跨。项目工程结合原有地形进行适当地形整理和植被恢复,结合地下涵洞清理改造,营造了沼泽、水塘等不同类型湿地,一方面为昆虫、两栖类、爬行类、鸟类等动物提供满足其栖息及觅食的环境,另一方面参考大鹏半岛自然植被结构,增强湿地的调蓄能力,营造更丰富的湿地系统,使生态修复节点周边环境与桥梁生境保持一致。各项举措并行,有序恢复了各类生物物种的迁移和基因交流,形成豹猫(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野猪等哺乳类、爬行类、两栖类动物活动和通行的通路,成功将深圳市东部生态网络重新连成一个整体。
为了建好这座给动物的“桥”,项目负责人及新区建筑工务署特邀动植物学专家给出建议,对绿化树种反复推敲,优先种植大鹏半岛乡土树种,如仁面子树、秋枫、芒果、杨梅、铁冬青等,并通过对地形的调整,尽可能还原自然环境,打造良好的生物通行环境,营造适宜动物迁徙与觅食的生态环境。
02首座“生态廊道”建设完工后,将主要应用足迹检测法、自动摄影法及摄像监测法,通过设置野外高清红外相机实现科研监测,并结合野生动物状况及规律对新区生态廊道体系进行优化和完善,建成最合理、最有效和最经济的野生生物廊道。生态廊道的构建,可以为因城市发展、环境变迁所造成的动物栖息地破碎带来生物交流的机会,维持物种活力,这也是为自然保护作出的新探索,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例。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