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结合专家评审意见
“百年百企”老照片背后的故事十强出炉一起来看看吧!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草棚子里飞出金凤凰
出生在95年的杜根成,曾任航空工业陕飞公司原5车间主任。在他讲述运八02架机研制过程时,一段三线建设时期的陕飞攻坚画面就浮现在了眼前。
那个时候,陕飞刚刚开始工厂基建,并不具备生产条件。然而,为了让这架飞机能够尽早上天,大家都是自己砍柴搭草棚建造车间,当它成功实现首飞时,人们开玩笑地说,是“草棚子里飞出的一只金凤凰。”在当时那样艰苦的环境下,要想让这只“金凤凰”在草棚子里出生,别提有多难!
运八飞机转厂工作全面铺开后,急需用的两个厂房却是一个空壳,风、水、电、暖设施均未动工。车间副主任杨世灿是女同志,她带着职工爬上房顶治漏。没有焊枪,一位老师傅就跑遍汉中地区的十几个厂,从借来一把旧焊枪到分解测绘出图,试了一次又一次,好不容易造出十几把焊枪又不会用,又得到兄弟厂从头学起,后来不仅焊工学会了,就连铆工、文书也学会了。为了给地面、地沟铺瓷砖,热处理工袁作安主动要求熬沥青,从点火、添柴、熬沥青,再到肩挑一担担滚烫的沥青送到现场忙到深夜,衣服烤焦了、皮肤烫伤了、眼睛熬红了,他从未吭过一声……杜根成说,“我们这一代人就是单纯想争口气!”
白天、晚上他们连轴转,饿了从食堂带个馒头填一填肚子,困了躺在厂房里睡一会儿。“在我们的时间表里,只有年底运八上天的总进度,没有一天工作8小时的时间限制。”在型架安装和组合件铆装阶段,动员大家休息也成了难题,领导只好采取停风断电的强制手段。“我们每一个人都愿为运-8会战出力流汗,也因为参战而感到无比光荣。”回忆起来,杜根成脸上始终洋溢着一股自豪。
年2月29日0时,当这架飞机成功实现首飞时,杜根成刚刚24岁,如今他已满头白发。回忆起首飞的那一天,在寒风呼啸中,骑着借来的自行车跑了十几公里才赶到飞行现场的那个场景,他依然觉得热血沸腾。
上下滚动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iubiyinga.com/sjfb/13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