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专业成长,建设学习型组织,碧桂园实验学校每4周组织精英教师读书会,鼓励老师们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教育类书籍,分享读书心得并进行互动讨论。
COUNTRYGARDENEXPERIMENTALSCHOOL一所追求健康生活、精神成长和
个性化学习的双语标杆学校
碧桂实验精英教师读书会
学生身上有无限的潜能,我们要发掘它;
学生有学习的热情和火苗,我们要点燃它。
01保护好每一颗童心
吴凡读《儿童立场》有感
教育首先是一种保护。保护学生创造的天性、丰富的潜能,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甚至还应善意地保护学生恶作剧那样“可爱的错误”。
这段话摘自国家督学、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指导组核心成员、教育大家成尚荣先生的著作《儿童立场》。成尚荣先生曾亲临我校,在博雅书院,他俯下身子与阅读的孩子交谈,交谈中,他面带微笑,眼神炯炯,语言亲和,完全没有架子,甚至在操场,他还拿起羽毛球拍与孩子们打上几个球。
国家督学成尚荣在博雅书院与学生交谈
正如他书中所写:“我自以为自己有颗不老的童心,喜欢和孩子说话,喜欢和年轻人对话,喜欢看绘本,喜欢想象,喜欢天上云彩的千变万化,看到窗前的树叶飘零了,我会有点伤感。追赶童心,让我有时激动不已。”我想这样的老师,应该很受学生喜爱吧!因此我想走进成先生的《儿童立场》,去感受一下教育视界里的儿童研究。
“儿童研究,是教育研究的母题,教育的一切研究都是以儿童研究为基底的,都要从儿童出发,为了儿童发展而研究儿童。”这是成先生的核心观点。
作为家长,当我发现我的孩子对海洋生物比较感兴趣时,每间隔一段时间就奖励他一批海洋生物的书,目前可能有四五十本了,孩子经常独自阅读、研究,时而自言自语,时而勾画出一些海洋生物的轮廓,不亦乐乎。每当看到这种场景,即使当时有什么急事都不忍心“破坏”这和谐的一幕。
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同样不应该停留在传授知识、技能和技巧上,而是要引导孩子去表现与表达。怎样更好地保护艺术在孩子心田里萌芽,让美术教育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和境界?这是我接下来的工作重心之一。
保护即是等待,而等待是艺术也是科学。成尚荣先生说:“我们要用目光给儿童鼓劲,用我们的微笑、激励的话语化解儿童心中的不安,为他们主体意识的觉醒、潜能的开发,营造宽松的环境,唤起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上周,在一节美术课上,一年级一个孩子因为想不出好创意,急得哭鼻子了,在当堂训练时间,我几乎都在围着他转,直到快下课,我觉察到他思维闪光的一刹那,抓住时机,加以引导,并在全班表扬了他的想法和耐心,并特意告诉他,给他多一节课的时间去创作,不着急交作业。孩子非常高兴,几次在课间见到我,都缠着我,急着要告诉我他接下来要画什么。
“教育儿童,空谈不能解决问题,产生的困惑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得多,复杂得多,解决起来艰难得多,有时甚至让我们无能和无奈。但是我想,只要理念提升了,方法总会有的,技巧总会有的,艺术总会有的。”让我们追随成尚荣先生的脚步,走进儿童的世界,把自己变成一个孩子,始终陪伴着孩子们,让自己和孩子们始终保持着一颗童心,“保护”好每一颗童心,耐心等待每一颗童心的成长,用更好的“儿童立场金钥匙”助力美育工作。
吴凡
碧桂实验小学部美术老师
热爱美术教学工作,享受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欢乐课堂时光,愿意用热忱与爱来陪伴孩子快乐成长。
作品曾入选广东省美术作品展
多次辅导学生获市、区、镇等美术比赛大奖
获北滘镇小学美术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录像课、命题创作、立体手工均获一等奖
0表扬的N种打开方式
李婷《一线表扬学》读后感
管建刚老师的《一线表扬学》,很好地诠释着:教育的艺术不只是传授本领,更多的是激励、唤醒和鼓舞。
常见的是奖励型表扬,一个小贴纸、小印章、一颗糖、一本本子、一个益智玩具、一次抽奖、一些具有正面引导性的小卡片,优先阅读老师带来的英语绘本,都能引起学生的羡慕。羡慕眼神下的糖,比家里买的要香;羡慕眼神下读的那本绘本,是学生们课后谈论的奇书。物质奖励,物质不是目的,目的是背后大家对学生某一方面做得好的一种肯定。
让我疑惑并且恍然大悟的是批评型表扬!当我看到这5个字时,我有一个疑问,批评和表扬不是对立关系吗,怎么可以描述成批评型表扬呢?我带着这个疑问,接着往后看,才发现这种表扬的独特之处,用4个字来概括就是“声东击西”。一节课40分钟,总有些孩子坐不住,喜欢做小动作,这时候,假若我们恼羞成怒,严厉批评,只能维持一时,学生口服心不服。如果遇上自尊心强的学生,当着全班同学批评他,还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这时我们就可以试一试批评型表扬了。我们可以大力表扬和奖励他身边做得好的孩子,那么该学生听到后,或多或少会认识到自身的错误。让学生自己认识到错误,远比当众拆穿他、指责他更加有效。批评型表扬给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同时也给了学生纠正错误的机会,这样的方法让学生印象深刻,效果更好。
还有主题性表扬。做事,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表扬,在每个阶段也要有所侧重,逐个击破。这段时间抓诚信、那段时间抓班级荣誉感,此段时间抓纪律,彼段时间抓作业……有了阶段性主题,表扬也就有了专题的配合。开学初,重点在课堂常规,每节课结束前分钟,我和孩子们一起推选出5名课堂小明星和5名进步小明星给予表扬,这样孩子们能快速转换成高效的上课模式。早读时,重倾听、模仿和朗读的习惯,我引导孩子们以课文录音为标准,民主投票选出模仿小达人,模仿小达人继而成为英语带读小班长,孩子们的语音语调更标准地道了。晚修时,重点抓认真和细致的书写习惯,根据孩子们的作业,我选出书写小明星和进步小明星给予表扬。在下一次晚修,让这几个小明星拿着优秀作业展示给其他孩子看,我发现,书写好的孩子写得更专注认真了,进步的小明星也更多了。
除了我分享的这几种表扬外,书中还介绍了逆袭性表扬、弥补性表扬、委任性表扬、呼应性表扬、滞后性表扬、物证性表扬等多种表扬方式,每一种表扬都具体、细致、落到实处,值得我继续推敲、学习和运用。
在我们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表扬和批评都很重要。但是,我们一定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根据孩子的性格、爱好、接受能力等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努力做到:批评应有度,表扬应有方。力求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最后,和大家分享魏书生老师的一段话:“人人都有虚荣心和自尊心,尤其是孩子。十次恶狠狠的批评与训斥,很可能比不上一次真诚的表扬和善意的鼓励。当人生还处在幼稚的可塑造阶段,寻着机会荣耀他一回,或许能改变他今后的一生。”
李婷
碧桂实验小学部英语老师
热爱英语教学工作,用真心和爱心对待每一个孩子,用真诚感动家长,用热情对待自己的教育事业。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在爱心、耐心、细心的浇灌下,都会拥有自己的春天。
第十六届“梦想之星”青少年英语风采展示活动全国总决赛优秀指导老师奖
顺德区学科教学论文二等奖
03不可或缺的心理学知识
周莹《教师第一课》读后感
朱永新先生的《教师第一课》,从八个方面为老师们提供专业成长的方法指导,读来感觉每一章都可圈可点。
因为最近正在进行心理B证学习,所以对于第三章节“不可或缺的心理学知识”特别感兴趣。心理学是描述规律的科学,教育自然要遵循科学,而应用科学规律则是艺术,有赖于我们根据自己的特定情境去创造。接下来我分享两个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常见的心理效应:
一、皮格马利翁效应
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考察某校,随意从每班抽3名学生共18人写在一张表格上,交给校长,极为认真地说:“这18名学生经过科学测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时隔半年后,他再次来到该校,发现这18名学生的学业表现变得突出,再后来这18人在不同的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绩。
据此我们能看到一个现象:如果教师认为某些孩子聪明,对他们有积极期望,认为他们以后智力会发展很快,那么若干个月后,这些孩子的智力果真得到了较快、较好的发展。相比之下,没有得到教师这种积极期望的孩子,智力发展并不明显。而两类孩子原来并没有什么差别,几乎是在完全相同的教育环境中成长。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也发现:“人类本性中最深刻渴求的就是赞美。”
这让我想起我的上一批学生,现在已经是6年级了,有个女孩子小慧我印象特别深刻。她从一年级开始就在学校住宿,很乖很懂事,在班里人缘很好,就是有点腼腆文静,也很容易哭。一开始住宿很不适应,天天想家天天哭,于是我想了一个办法分散她的注意力,给她安排了一个晚读班长的职务,每天晚读英语的时候由她来领读。虽然一开始我就给了她很多积极的鼓励和心理暗示,但是心里还是打鼓,不确定小慧能否胜任。出乎意料的是,小慧不仅胜任这个职务,把晚读秩序管理得井井有条,整个人还变得积极开朗了起来,哭的次数越来越少,成绩一直稳步上升。
二年级的时候,体育老师选小慧去校队打羽毛球,小慧来找我商量,因为她从未接触过羽毛球,心里有些犹豫。我很真诚地鼓励她:体育老师选你肯定是因为你的运动天赋被老师发现了,而且你很能吃苦,做事情认真,不要浪费了这个好机会,勇敢地去试试。小慧把我的话听进去了,一直非常刻苦地训练,直到最近她获得了顺德区羽毛球女子甲组第一名。看来,期望和赞美能产生奇迹。
二、手表定律
只有一块手表,可以知道时间;拥有两块手表或者两块以上的手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制造混乱,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其深层含义是:每个人都不能同时挑选两种不同的行为准则或者价值观念,否则他的工作和生活必将陷入混乱。
所以同一个班级的任课老师要经常沟通,统一班级的奖惩、规章制度,让学生能明确地去执行而不至于混乱。同理也可迁移到老师和家长对待孩子是否标准统一,如果老师和家长达成共识,对于孩子在学校和在家的习惯养成都统一严格标准,那么这个孩子在习惯养成和成绩方面一定不会差。
这本书还有很多内容值得慢慢细嚼,往后我会多看书多做读书笔记,学会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少走弯路,找到适合自己的前进方向,在工作中收获更多职业幸福感。
周莹
碧桂实验小学部语文老师
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融入了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愿意用爱启迪孩子的心灵,用真诚和微笑面对每一位家长。
全国中小学主题探究课程实验研究课题研讨会观摩课一等奖
顺德区第四届中小学教师教学创新竞赛二等奖
北滘镇00年小学道德与法治青年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
-00年度北滘镇学科优秀教师奖
04迈出第一步,还怕他不敢走第二步吗?
彭素琴《教育的本质》读后感
今天我要分享的好书是《教育的本质》。书里有很多教育片段,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历过的;也有许多思想,与我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在拜读了整本书之后,我感觉自己顿悟了,在教学和引导学生等方面有新的思考和启迪。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让学生喜欢表达,肯说比说得好更重要。”我非常认同,在平日的教学中也感同身受。我们班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很强,喜欢说,而且天马行空,有很多自己的思想。有时候在解题中,我看到不同的想法和表达形式,总会给第二种答案机会,让它自辨清白。学生站起来,发现自己的答案跟其他人的答案不同时,总是紧张和局促的,甚至直接给自己的答案贴了错误的标签。我会让学生先整理思路,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当时为什么会这样解题。鼓励得多了,孩子便愿意表达了。虽然他的表达未必能够准确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是迈出第一步,还怕他不敢走第二步吗?“学困生”则更需要表达的机会了,想想平日里无论是解题、计算还是发散思维,速度都在学霸们之后,能够举手的机会相对较少,加之对自己的不自信,举手的次数只能用屈指可数来形容。给他们一点时间,让他们去表达,就算刚站起来时孩子可能只是来回地搓手,或者盯着你不说一句话,只要不断地追问:“你是怎么想的?”“你认为这样做对吗?”“我觉得你可能有不同的想法”,孩子终究会开口,去表达。说的内容不那么重要,敢于开口就应该为孩子的勇气和进步而鼓掌。
“怀疑一切——质疑是个好习惯,质疑能激发创新的欲望”。对这句话我的感触也很深。有时为了检验学生是否有认真听课,我会在某一道易错题中填上他们经常错的答案,然后不动声色,观察学生的反应。通常,认真的孩子马上就会举手,有理有据地指出我的错误,也有些孩子一脸木讷,不知道刚才发生了什么。我时常告诉孩子们,没有谁的答案一定是正确的,不要因为自己的答案与别人的不同就怀疑自己,有时候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要相信自己。孩子们给我起了个“土拨鼠”的外号,因为我是挖坑小能手,时常会在题目中设置陷阱,让孩子们质疑并表达自我。与孩子们相处的时间久了,孩子们了解我的习惯,在做题时会认真去“排雷”、“填坑”,避免自己被误导。课堂上我有时候会跟学生对调身份,在小老师讲题的时候我会提出质疑,以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同时也会就小老师的讲解说出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多方面思考。课堂模式的随意切换,旨在培养孩子们的质疑和思考能力,所幸,收获颇丰,屡试不爽。
从教近十年来,我最大的感悟就是:学生身上有无限的潜能,我们要发掘它;学生身上有学习的热情和火苗,我们要点燃它;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我们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学会用同理的心去想,学会用合适的语言去表达,不吝赞美,不局限于表扬,学生能给你的惊喜远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为人师表,路很漫长,终生学习,做学生心中的好老师,做学生身边的好朋友,做学生学习上的引路人和陪伴者。
彭素琴
碧桂实验小学部数学老师
自任教以来一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有心理学教育背景。在日常课堂中充分尊重学生,鼓励和赏识并重,引导和教育并举,让学生爱上数学课,享受数学课堂。
第二十六届“YMO”青少年数学思维研学交流活动全国总决赛优秀指导老师奖
广东省第一届小学口算练习活动优秀指导老师奖
顺德区学年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创新新教学设计二等奖
顺德区优秀教学设计二等奖
北滘镇学科优秀教师
北滘镇命题一、二等级
北滘镇青年教师能力大赛一、二等奖
两次荣获碧桂园实验学校“教学名师”称号
05帮助学生形成自我成长的动力
黄玉莹《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
今天我分享的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晚年的封笔之作《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这真的是一本很好的书,苏霍姆林斯基把很多自己教育教学中亲身经历的生动故事,通过59个章节59条教诲,娓娓道来,读来耐人寻味。我边读边思考,反思,沉浸其中。
在《怎样培养需要人的情感》这一章节中,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如果您想培养真正的人,那您就应竭力使您的学生在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把兴趣的中心放在做人上。孩子的一种生活幸福就是渴望知识。他知道的越多,他就越想知道……在学校里,只有当学生渴望学习,只有在学习中他感到是一种快乐,得到的是欢乐并得到的是一种骄傲时,学校里其他的一切才会成为现实的、可以达到的。”
不追逐短期成绩,更多地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iubiyinga.com/hxfc/12437.html